神农架林区融媒体中心(记者房泽洋)近日,一群北京中学生走进神农架官门山蜜蜂园,开启以中华小蜜蜂为主题的自然科普研学之旅。在这里,孩子们近距离触摸蜜蜂的生存智慧,透过小生灵打开认识生态系统的奇妙窗口。
研学中,研学导师便将蜜蜂知识与生态科普深度融合:从工蜂腹部的蜜囊结构延伸到植物授粉的协同进化,从蜂群的社会分工类比生态系统的物种依存。
实践环节成为科普教育的生动课堂。当同学们三人一组互相协助穿戴防护服时,导师同步讲解:“这身装备不仅是保护我们,更是在教会大家与野生动物保持科学距离 ——这是生态保护的第一课。”
蜂箱旁,导师轻轻撬动箱盖的瞬间,学生们在屏息凝视中开启了沉浸式科普体验。“大家看巢脾上的储蜜区和育儿区,蜜蜂用六边形结构最大化利用空间,这种生物智慧至今仍启发着人类建筑设计。”导师的讲解让眼前的蜂群不再只是壮观景象,更成为鲜活的生物课教材。有同学发现个别蜜蜂携带黄色花粉团,立刻联想到课本里的传粉知识,忍不住举手提问:“这些花粉能帮助多少植物结果?”当得到“一只蜜蜂毕生可授粉百万朵花的答案时”,惊叹声里多了对生命价值的深刻认知。
“第一次见到蜂箱里的中华小蜜蜂,除了激动更觉得神奇。原来我们吃的水果、看到的鲜花,都离不开它们的劳动。这比课本上的文字描述生动太多了!”北京中学生李尚桐说。
近年来,神旅集团将蜜蜂研学作为自然科普教育的重要载体,构建起“微观生物——宏观生态”的认知链条。针对初中学生设计的课程,特别注重课本知识与野外实践的衔接:通过观察蜜蜂行为理解生物适应性,通过测算蜂群活动范围建立生态系统空间概念,通过制作简易蜂巢模型培养工程思维,让科普教育从知识传递升华为能力培养。
“对初高中学生,侧重引导他们用科学思维解读蜜蜂世界。比如分析中华小蜜蜂与西方蜜蜂的生态位差异,理解为什么本土物种保护如此重要;观察蜜蜂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反应,思考生态平衡的脆弱性。这些都是课堂之外的关键科普内容,能帮他们建立更立体的生态观。”神农架研学基地研学导师山石表示。
作为国家级中华小蜜蜂保护区,官门山蜜蜂园本身就是天然科普场。这里保存着完整的亚热带蜜蜂栖息地,研学团队特别设置了“蜜蜂栖息地调查环节”,让学生通过测量植被覆盖率、记录访花昆虫种类,亲身实践生态调研方法。
审核:罗任 喻玲 编辑:蒋宁
附件: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相关链接
欢迎关注神农架政府网官方微信 “神农架发布”“神农架新闻”和“云上神农架APP”。
① 打开微信——发现——扫一扫,扫描左侧“神农架发布”或“神农架新闻”微信二维码关注。
② 打开软件扫一扫,扫描左侧“云上神农架”二维码下载安装APP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