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农架林区融媒体中心(记者房泽洋)近日,湖北大学“润雨生花”志愿服务队带着精心设计的课程,为30余名新华镇儿童打造了两堂浸润着欢乐与智慧的趣味英语课。针对林区村镇英语教学中“重课本、轻口语”的普遍困境,志愿者们凭借专业素养创新打造“游戏互动+文化融合”教学模式,让语言学习扎根生活场景、链接传统文化,为山区英语课堂注入汩汩清泉。
课堂伊始,“Where is my fruit?”游戏瞬间点燃全场热情。孩子们藏好苹果、香蕉等水果后,寻宝者在限时内展开搜寻,其余同学则用英文单词的音量变化充当“声呐导航”——距离目标越近,“Apple!Apple!”的呼喊声越急促响亮。在这场充满悬念的“听觉寻宝”中,孩子们在欢呼与奔跑间轻松掌握了水果词汇,真正实现了“学中玩、玩中学”的生动实践。
游戏余热未散,句型教学环节以“击鼓传花”接续精彩。音乐骤停时,手持道具的孩子需上台完成英语对话挑战。“What's this?”“It's a banana.”当清脆应答响彻教室,热烈掌声即刻涌起。“以前记单词像啃硬骨头,现在玩着玩着就刻在脑子里了”,孩子们的真切感受道出了课堂设计的巧妙——让语言学习在欢笑声中自然发生。
教学维度在文化浸润中持续延伸。志愿者以十二生肖为纽带搭建双语桥梁,“clever rat(机灵鼠)”“strong ox(强壮牛)”等表达搭配精准形容词,既强化词汇记忆,更深植文化认同。尤为用心的是,将“龙”译为“loong”,刻意区别于西方“dragon”的负面意象,以细节守护中华文化本真。
文化与语言的碰撞在游戏中绽放异彩。“生肖开火车”时,卡壳的孩子在纸上画出生肖图案,那幅被笑称为“四不像”的龙画像,成了课堂最鲜活的记忆点;“CP 对对碰”环节,孩子们抽卡匹配生肖与形容词,在欢笑中筑牢知识根基。“现在看到小动物,英文单词会自己跳出来!”孩子们的童言,印证了文化基因与语言学习交融的奇妙化学反应。
这场趣味课堂彻底打破了英语学习的刻板印象,用生活化场景架起兴趣与语言的桥梁。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兴趣的唤醒,为林区英语教学注入了蓬勃生机。
审核:罗任 喻玲 编辑:蒋宁
附件: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相关链接
欢迎关注神农架政府网官方微信 “神农架发布”“神农架新闻”和“云上神农架APP”。
① 打开微信——发现——扫一扫,扫描左侧“神农架发布”或“神农架新闻”微信二维码关注。
② 打开软件扫一扫,扫描左侧“云上神农架”二维码下载安装APP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