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 

中国政府网 湖北政府网 繁体中文 手机版 一号登录|注册 无障碍浏览 OA登录
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部门动态

神农架:“四世”同堂 感悟林业精神 赓续奋进力量

日期: 2025-07-18 17:04 来源:神农架林区融媒体中心

| | |

神农架林区融媒体中心(记者唐玉)近日,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党日活动在林业管理局开展,来自林业系统的四代林业人同堂,分享奋斗故事,感悟林业精神,赓续奋进力量。

活动现场,来自林业系统的“林一代”彭洪亮、冀自豪、胡学珍,“林二代”代表韩庆文,“林三代”代表谭明乾,“林四代”代表俞墨茹纷纷上台,深情讲述神农架发展历程和曾经的奋斗故事,分享如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现年81岁的彭洪亮,1965年通过招工来到神农架时,只有21岁。他说,当时的修路条件极其艰苦,艰苦的程度难以想象,也无法用语言形容。工人们曾总结了几句话来形容当时的生活:“住的是油毛毡房,睡的是竹帘子床,吃的是包谷饭,烤的是疙瘩火。”

“回首往昔,那艰苦奋斗的岁月仍历历在目。”现年75岁的退休老干部冀自豪说,那时候,神农架的条件异常艰苦,冰天雪地,风雪交加。大家凭借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事业的执着,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。

1967年,还扎着麻花辫的姑娘胡学珍,和男同志一样背着铺盖卷走进神农架。她说:“当时在海拔2000多米的百草冲,我们班30多人,我是唯一的女班长,用钢钎凿穿岩壁,用箩筐运走碎石,硬是在绝壁上抠出了一条公路。那时候我手上的血泡磨破又长,最后结成了这样的老茧——这就是我们的‘入党申请书’”。

2000年国家开始实施“天保工程”,韩庆文那一辈人放下了锯子和斧头,由伐木人转变成护林人,从“人盯人”巡山,到现在无人机、红外监测和云平台,依托各种科技手段做好生态保护工作。“重点防火期每天步行30里山路,一年穿坏5双鞋,15万公里巡护路走出了‘活地图'。”韩庆文说,如今神农架还有2500多名护林员日夜穿行在林间,用脚步丈量绿色,用科技守护生态。

“父辈们当年走过的风雪路,早已化作万里碧波,映照着林区的发展历程。”谭明乾表示,将接好这一棒,让神农架的绿色名片更加闪亮。

“我们现在看到的蓝天白云、花香鸟语、幽林深深、流水潺潺,都无不浸透着几代林业人的青春与汗水,都无不体现了几代林业人的信念与初心现年12岁的林业人后代俞墨茹说:“这份对青山的炽热热爱,对初心的执着坚守,我会永远、永远珍藏在心底最深处,让它生根、发芽,长成守护这方绿水青山的参天大树。”

作为华中地区重要生态屏障,神农架的绿色发展史正是一部林业人的奋斗史。为传承林业精神、激励新一代守护者,林业管理局党委精心策划了这场活动。

林业管理局后勤服务中心主任王庆文说,首先是想让他们亲眼看看“奋斗成果”。当年他们守护的青山,如今用无人机巡护、红外相机监测,“木头经济”变成了“生态经济”,青山更绿、游人更欢,这是对他们当年牺牲奉献的最好回报;其次是想让他们成为“精神导师”。四代林业人同台,年轻一代能亲耳听听“天当被子地当床”的艰苦岁月,听听“从砍树到护树”的转型故事,这些都是最鲜活的林业精神教材;最后是想让他们感受“家的温暖”。神农架永远是他们的根,林管局永远是他们的后盾。这次活动不仅是支部主题党日,更是一场“家庭聚会”,就是要告诉他们:神农架从未忘记,也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勋。

审核:罗任 喻玲 编辑:蒋宁


附件: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
相关链接

关注“神农架发布”“神农架新闻”公众号或下载“云上神农架APP”,了解林区大小事。

欢迎关注神农架政府网官方微信 “神农架发布”“神农架新闻”“云上神农架APP”

① 打开微信——发现——扫一扫,扫描左侧“神农架发布”或“神农架新闻”微信二维码关注。

② 打开软件扫一扫,扫描左侧“云上神农架”二维码下载安装APP。

友情链接